近日,央視《開講啦·畫說大運河》在CCTV1頻道播出。節(jié)目向觀眾介紹了《運河攬勝圖》和邵伯水工歷史,并現(xiàn)場連線邵伯船閘,展現(xiàn)船閘古今變遷。
《開講啦》是央視綜合頻道制作的中國青年電視公開課節(jié)目,由撒貝寧主持,邀請“中國青年心中的榜樣”作為開講人,分享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。大運河作為古代的“網紅景點”,古往今來吸引了無數(shù)“大V”前來打卡,文人墨客們用手中的筆,記錄大運河盛景。當晚《開講啦》節(jié)目邀請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,為觀眾講述《運河攬勝圖》等代表性古畫上描繪的大運河盛世圖景,由文脈看水脈,感受運河古今。
清代畫家王素所作的《運河攬勝圖》,描繪了當年邵伯碼頭的繁榮景象。畫卷中,小舟、漕船往來不絕。碼頭上,搬運工人肩挑背扛,裝卸各種貨物。街道邊,商鋪林立,車水馬龍。
“邵伯之所以成名,和大運河、船閘有關。邵伯船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代。”劉萬鳴在節(jié)目中娓娓道來。
節(jié)目現(xiàn)場連線邵伯船閘工作人員,向觀眾介紹船閘功能和運行原理。據工作人員介紹,傳統(tǒng)與高科技融合,古老的船閘在當今依然發(fā)揮著作用,以集裝箱為標志的新型物流運輸組織方式正快速成長,在智能系統(tǒng)加持下,輕松實現(xiàn)“一機在手、過閘無憂”,過閘手續(xù)一分鐘完成。如今的邵伯船閘水清岸綠、船暢河美,已成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。( 李彬彬)
關鍵詞:
運河
變遷
歷史
原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