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紅的“櫻花泡面”、紫色的“星空葡萄果茶”、淡藍的“藍椰拿鐵”、綠色的“泰式檸檬茶”……近年來,色彩逐漸成為食品商家的銷售賣點。不過,有些顏色鮮艷的食品來源可能也不那么健康。近日,在深圳市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檢中,一些茶飲門店熱銷的“泰式檸檬茶”被檢測出違規(guī)加入合成色素日落黃。
以色彩作為營銷手段,本身并無錯;但劍走偏鋒就另當別論了。高顏值的外表,不一定就代表健康安全。合成色素對于人體來說是外來物,部分還含有砷、鉛、銅、苯酚、苯胺、乙醚、氯化物和硫酸鹽等危害人體健康的成分。據(jù)媒體報道,江蘇一位消費者也反映,前不久購買了一款藍色的“網(wǎng)紅生日蛋糕”后,皮膚、舌頭、桌布等被染上了大片藍色,用水清洗也無法洗掉。疑似商家為了色澤好看誘人,在產(chǎn)品中非法添加合成色素。食品安全無小事,攸關消費者健康,“五光十色”的食品不能處于監(jiān)管的真空地帶。
對商家而言,在進軍“色彩營銷”的過程中,可選用一些從動植物、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,但不宜一味迎合消費者思維與行為,濫用合成色素等添加劑,否則丟的不僅是自家信譽,還有消費者脆弱的信任。早在2011年,我國修訂發(fā)布的《食品添加劑使用衛(wèi)生標準》,即已規(guī)定食品中合成色素可使用的種類、最大使用量、純色素含量,以保證其使用不危害人體健康。標準早就定在那里,網(wǎng)紅食品行業(yè)只有自覺遵守規(guī)則,才可能長紅。
捍衛(wèi)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也得靠消費者自己的努力。消費者在購買這些色彩艷麗的食品時,不要盲目追求“樣子好看”“圖個新鮮”。如對色素存有疑慮,可以在嘗試顏色新奇的食物時,參考包裝上的成分表,盡可能選擇使用天然色素的產(chǎn)品。如一位專家所言,“一些接近自然色調(diào)的食品雖然在視覺上沒有很大的沖擊力,但在口味兒上并沒有什么影響。”只有消費者把食品安全擺在好看前面,才會促使更多商家形成自覺,減少色彩營銷的沖動。(孔德淇)
關鍵詞:
賣點
營銷
標準
規(guī)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