麗水市中心醫(yī)院斜對面的括蒼小區(qū)內(nèi),有一間“沈姐愛心共享廚房”。在這里,燃氣灶具、鍋碗瓢盆、油鹽醬醋一應俱全,免費供附近醫(yī)院的重癥患者及家屬使用。

廚房的主人,是53歲的沈香(dāng),麗水蓮都區(qū)一名普通的來料加工經(jīng)紀人。今年2月,看到太多外地來的病人想吃一口合胃口的飯菜而不可得,她騰出自家的儲藏間,改造成了愛心共享廚房。每天,這間20平方米的廚房要接待20多位“用戶”,燒上百道菜。截至8月底,廚房已經(jīng)服務近4000人次,也花掉了沈姐數(shù)萬元的積蓄。
親人患了重癥,四處求醫(yī),經(jīng)濟與心理的雙重壓力撲面而來。對那些因疾病而陷入困頓的家庭來說,這個小小的廚房仿佛一縷生命的火光。錢江晚報報道了愛心廚房后,沈姐的善舉讓很多人感動。
陸續(xù)有讀者給她寄去各種廚房用得上的物資,減輕她的負擔:高壓鍋、食用油、調(diào)味品……一些愛心企業(yè)也紛紛伸出援手: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(lián)合錢江晚報·小時新聞客戶端,為沈姐頒發(fā)兩萬元獎金;有飲用水公司捐贈500箱純凈水,供患者家屬們烹飪使用;益海嘉里食品公司、鼎香餐飲公司、“素椒醬”品牌素小青等,也捐贈了一批大米、面粉、食用油、調(diào)味品等,表達對沈姐的敬意。
在這里,我們代沈姐向大家的愛心與善意致以深深的謝意。眾人拾柴火焰高,是你們心底的善良,讓沈姐不必孤身前行。
不到半個月
“用戶”幾乎翻了一倍
9月2日,錢報記者再次驅(qū)車前往麗水,將愛心企業(yè)捐贈的一批愛心物資送到了愛心廚房。抵達時將近正午,廚房最忙碌的時候。六七位病屬正忙著燒菜,都是新面孔。
沈姐說,自從報道刊出,廚房的“用戶”多了很多,以前一般每天20多人,下雨天少一點,七八人,“這幾天我翻翻登記本,每天都有40多個,幾乎翻了一倍。來得早的,早上6點就來了。”
人多了,一些新情況也出現(xiàn)了:鍋捏在手上,不把幾個菜都燒完不放手,生怕一轉(zhuǎn)身就輪不到了。沈姐也更忙了,每天都要花更多時間在廚房里,叮囑他們聲音盡量輕點,大家按秩序排隊,不要亂……
“每天我都在群里給他們分好時段,大家錯開用,比較遠的像住人民醫(yī)院的,早點來燒,近的醫(yī)院靠后一點,這樣就不會太擠。”沈姐說,其實四個灶臺輪起來也快,很多時候她還得親自下廚幫病屬炒菜,讓爐灶的輪轉(zhuǎn)更快一點。
為了愛心廚房
她又新添了一臺冰箱
看到我們是記者,病屬們邊炒菜,邊跟我們夸沈姐。
縉云縣壺鎮(zhèn)鎮(zhèn)的葉女士,丈夫患淋巴癌,在麗水市中心醫(yī)院住院已3個多月。她說,以前不知道有這個愛心廚房,飯店里買的飯菜不合老公胃口,吃不下,一次就吃幾口。后來同鎮(zhèn)的一個患者告訴她廚房的事,解決了她的大難題。“我老公這種病,太辣、太油的都不能吃,現(xiàn)在自己燒,他一次能吃一盒飯。”
松陽縣的闕先生是廚房的老主顧,已經(jīng)在這里燒了3個月。他愛人也是惡性淋巴瘤,一直在中心醫(yī)院化療,同樣在外面挑來挑去,找不到合適的飯菜。“每次化療人都沒胃口,但是血小板低,白細胞掉下來,不吃點有營養(yǎng)的不行。有了這個廚房,不僅能做一日三餐,還能經(jīng)常燉點甲魚湯、鴿子湯,這些在外面飯店是沒辦法做到的。”
闕先生說,沈姐人好,不但免費提供廚房,服務態(tài)度也好:“還給我們買了冰箱,煤氣沒了只要喊一聲,她很快就去把新的換上。”
他這么一說,我們才看到添了一臺新冰箱,上次來時還沒有的。沈姐說,有了冰箱,病屬們買菜的時候,就不必為買多買少犯愁了。
縉云的應女士,和葉女士是一個鎮(zhèn)的。她既是病人,也是病屬。先是今年3月,自己因為腦梗在中心醫(yī)院住院,她逼著身體不太好的丈夫也去檢查一下,結(jié)果一查就是胃癌晚期伴肝轉(zhuǎn)移。結(jié)果她自己還沒好利索,丈夫又住了院。
前一天,她在放射科暈倒了,是老公把她抱起來。提起兒女,她抹著淚擺擺手:“不能說,沒法提。”用“相濡以沫”形容他們,只會覺得輕浮和不安。但是人生再難,還得用盡全力活著。盡管稍微抬頭就眩暈,應女士還是每天上菜場買菜,再來愛心廚房給丈夫做飯。
在葉女士告訴她有個愛心廚房前,她也為一日三餐傷透腦筋。有一次外面買的菜里肉沒有燒透,丈夫吃完拉了一天肚子;還有一次買了碗面條,結(jié)果吃出指頭那么長的蟲子。“現(xiàn)在我自己能燒給他吃,他的病都好起來,人也胖了。”應女士說,幸虧遇到了沈姐,不然她沒法想象他們兩口子會怎樣,“肯定會垮掉。”
每一件捐贈物資
都要能幫到病人
陌生城市的小廚房,讓一群有著相似遭遇的人在此結(jié)緣。灶臺的煙火生起來,就是熱氣騰騰的生活,帶給人抗爭災厄的勇氣,默默守護生命之光。
熟悉了以后,沈姐和很多病人、病屬都形成了家人般的關(guān)系。“他們經(jīng)常打電話來,說沈姐我今天需要什么菜,你幫我?guī)б幌隆?rdquo;沈姐說,新來的病屬不知道哪里可以買菜,哪里的菜便宜,她經(jīng)常上午買菜時幫他們順便買一下,“今天上午,我給他們帶了泥鰍、排骨和鴨子。泥鰍一斤18塊,他們可以燒兩餐,如果去飯店買,一份要40元,量也少。”
柴米油鹽醬醋茶,維持這個愛心廚房,沈姐每個月要支出三四千元。現(xiàn)在廚房的客人越來越多,她的負擔也更重了。以前每個月大概要用掉15瓶煤氣,現(xiàn)在明顯不夠了,“前天剛灌了一瓶,今天上午又沒了。”但沈香說,這些都沒關(guān)系,寧可自己再省一點,能幫到他們就好,“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吧,實在哪天力不從心了,那只能控制一下人數(shù),讓住得比較遠的、家境最困難的先用。”
熱心讀者、網(wǎng)友和企業(yè)伸出的援助之手,讓沈姐非常感動。她說,大家的肯定和支持,是她最大的動力,讓她更有信心把愛心共享廚房辦下去,辦得更好。“每一件捐贈的物資,我都會詳細登記,確保它們用在廚房,幫到病人。”(何晟 黃葆青)
關(guān)鍵詞:
廚房
愛心物資
捐贈
愛心共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