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閱讀
傳統圖書出版可以采取“內容+需求”“內容+服務”等多種改革模式,從而產生“1+1>2”的效果,實現一種內容、多種產品的開發(fā)形式。及時對圖書進行數字化的深度加工,力求設計多樣化和多層次,精準定位目標人群,利用互聯網實現產品的按需出版和立體宣傳。
傳統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不是簡單的提高產能,不在于出了多少種書,運營了多少公眾號,擁有了多大的矩陣,平臺和渠道只是其中一個方面。抓住用戶痛點,能實現轉化率的融合才是真正的融合。
當下,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發(fā)展迅速,知識經濟也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,毫不夸張地說,我們已經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。技術推動經濟發(fā)展的同時,也給傳統出版帶來了壓力。圖書出版產業(yè)積極尋求轉型,原本以紙質出版為主的業(yè)務形態(tài)需要與新媒體融合發(fā)展,開辟出新路徑。出版業(yè)亟須抓住媒體融合的時代機遇,準確定位,利用新媒體特性和傳統的內容優(yōu)勢主導地位,不斷提升自身價值。
2018年11月舉辦的“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圖書發(fā)行業(yè)致敬盛典”上提到,2017年全國580多家出版社出版圖書近50萬種,總印數92.4億冊,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出版大國。可以說,出版產業(yè)的產能空前發(fā)達,但也存在產能過剩的現實問題,如出版社庫存增加,很多書店勉強度日,紙質圖書的市場化程度低等。究其原因,在知識經濟時代,公眾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經悄然發(fā)生了變化,圖書出版面臨的困境與這一原因不無關系。首先,讀者的閱讀習慣從過去的單一依靠紙質閱讀方式轉變?yōu)橥瑯忧嗖A電子閱讀。其次,豐富的線上資源使得閱讀更加圖、文、聲、情并茂,傳統紙質出版已不能滿足讀者的求知欲和審美體驗。再次,新媒體為讀者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,人人都可以發(fā)表意見,甚至形成了“意見領袖”和“圈子”。在平臺上,有人點評時事,有人解讀國外圖書,有人傳播傳統文化,有人拆解經濟學原理……讀者可以在平臺上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,最終被不同人吸收,形成不同的觀點。
傳統圖書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發(fā)展包含多方面的內涵,主要應解決好以下幾個層面的融合問題。
一是做好內容和技術的融合。在新媒體時代,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發(fā)聲通道,只有好的內容才會引發(fā)爭論,有了爭論才有了粉絲和路人之分,其實這也是對人們認知的一種補充。傳統圖書出版最大的優(yōu)勢是優(yōu)質的內容資源,無論在任何時候,內容為王并不過時。從內容角度出發(fā),傳統圖書出版可以采取“內容+需求”“內容+服務”等多種改革模式,從而產生“1+1>2”的效果,實現一種內容、多種產品的開發(fā)形式,如數字技術、二維碼技術、增強現實技術、H5的應用等。及時對圖書進行數字化的深度加工,與互聯網相融合,力求設計多樣化和多層次,以滿足不同受眾需求,并發(fā)揮門戶網站和移動社群的強大優(yōu)勢,精準定位目標人群,利用互聯網實現產品的按需出版和立體宣傳。
二是營銷模式的融合。傳統圖書出版行業(yè)的營銷模式多停留在發(fā)行、鋪貨、線上和線下分發(fā)的階段。大多數圖書缺少整體的營銷策略把控,零星的營銷策略不能形成廣泛的影響力。媒體融合時代的營銷,應該采取更加立體化的營銷方式,將過去單一的訴求變?yōu)槎嗑S的互動分享,如讀者自發(fā)的推薦和資源的共享、微信朋友圈的活動轉發(fā)、更加柔軟的文案傳播和輕松的口碑營銷,這種“去中心化”的傳播方式,會讓閱讀變得輕松,營銷變得潤物細無聲。換言之,以讀者為中心的營銷方式可以讓人人擁有話語權,每個人都是自己心中的主角。傳統出版可以在新興出版中呈現多元化的轉化形式,使得內容的展示更加新穎、有創(chuàng)意。
三是人才隊伍建設的融合。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,使得能夠熟練掌握新媒體時代數字技術、網絡技術的綜合型編輯人才嚴重匱乏,也阻礙了傳統圖書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發(fā)展之路。這就要求,圖書編輯除具備傳統的編輯素養(yǎng)以外,還需要轉換思維,不斷創(chuàng)新升級,以適應出版工作的需要。誠如有學者所言,在這個新數字時代,人是一堆數字。我們到底是數字的主人,還是數字的奴隸?也許第一步是要知道數字的重要性。如果你不想被數字玩,你最好學會玩數字。在媒體融合發(fā)展時代,伴隨著出版業(yè)的數字化轉型,圖書編輯也應具備新媒體技能,不斷提升自身業(yè)務能力,強化用戶思維,提高讀者黏性;運用立體化思維,實現作者、媒體、渠道、讀者等多方面的互動,以實現紙質圖書、數字產品、動漫影視產品、周邊產品的聯動開發(fā)。出版單位應當引進綜合型新媒體編輯,并不斷優(yōu)化編輯的知識結構,使新時代的圖書編輯成為復合型人才。
在媒體融合時代,出版業(yè)迎來了全新的發(fā)展機遇。如何使融合更好地推動出版業(yè)的發(fā)展,是每一個從業(yè)者應該思考的問題。同時,我們也要警惕,出版融合最重要的是實現內容創(chuàng)新、與用戶的深度交流,而不僅僅是打造全媒體平臺的種類。傳統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不是簡單地提高產能,不在于出版了多少種書,運營了多少公眾號,擁有了多大的矩陣,平臺和渠道只是其中一個方面。抓住用戶痛點,能實現轉化率的融合才是真正的融合。
(作者單位: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)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