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沈陽5月7日電(記者于力、武江民)7日6時許,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(qū)田家街道大堡子村內,一排排蔬菜大棚鱗次櫛比,經受光熱洗禮的堿地西紅柿逐漸轉色,飽滿緊實。郭佳明走進大棚,輕輕擰開閥門,藏在地壟間的滴灌細管噴射出霧狀的水花。
盤錦市位于遼河入???,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鹽堿地居多,當地種植多以水稻為主,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偏少。郭佳明2015年從沈陽農業(yè)大學畢業(yè)后,選擇回村創(chuàng)業(yè),研究改良了堿地西紅柿種植技術,為村民們在田園里造起了“致富夢”。
在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(qū)田家街道大堡子村,郭佳明在溫室大棚內查看堿地西紅柿的生長情況。2019年4月15日新華社記者潘昱龍 攝
最開始,郭佳明種植堿地西紅柿,支持者并不多。決定創(chuàng)業(yè)后,他與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建立合作,每天起早貪黑,凌晨兩三點就起來去柿子地干活,研究種植技術。
種植成功后,郭佳明又當起了致富帶頭人,從翻地選種到蓋膜育苗,從澆水施肥到病蟲害防治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他入戶入大棚,手把手地給菜農教技術。在他的努力下,當地的堿地西紅柿從低產到高產,種植面積逐漸擴大。如今,在大堡子村,有300余個大棚,近800名村民種植堿地西紅柿,2021年村民平均收入達3萬元。
產業(yè)興旺映紅了村民的笑臉,大堡子村也開始重視精神生活,逐步優(yōu)化人居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讓村子“靚”起來,煥發(fā)新的生機。
記者走進大堡子村看到,在成行的大棚之外,令人賞心悅目的還有干凈的街道和整齊的村舍,每家每戶門前都種植著各類花草果樹。除了潔凈,村里的各類服務設施不斷增加,村民廣場、5G網絡、新能源車充電樁……
2022年5月6日,盤錦市大洼區(qū)田家街道大堡子村街道一角。 新華社記者楊青 攝
在盤錦市,像大堡子村這種干凈整潔、鳥語花香的“田園式鄉(xiāng)村”并不是個例。幾年來,盤錦市完成鄉(xiāng)村植樹24.5萬株,建設園林新村24個,美麗庭院覆蓋率達到40%以上。
2022年5月6日,盤錦市大洼區(qū)田家街道大堡子村全貌。 新華社記者楊青攝(無人機照片)
“村子變美了,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?!惫衙髡f,嘗到了科技致富的甜頭,自己的干勁十足。目前,郭佳明正嘗試延長堿地西紅柿生長期,試水直播帶貨,打造本村自有品牌,在美麗的鄉(xiāng)村里繼續(xù)書寫新的田園暢想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