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翻電飯煲——
娃娃被沸粥澆頭 面臨生死考驗
冬季,孩子更易被燙傷,家長要注意看護好孩子,遠離廚具、電器
寒冷天氣,家中都會常用一些取暖器或熱水袋、暖手寶,一不小心,就可能造成孩子燙傷,甚至熱水、燙粥,都要注意。近期,廣州市婦女兒童醫(yī)療中心的兒科監(jiān)護室,接連收到兩名在家中意外嚴重燙傷的幼兒,傷情觸目驚心。
開水直接灌進嘴里
廣州一歲半的小羽在家長沒有防備之下自己擰開了保溫杯蓋子,把滾燙的水灌進了嘴。當時就痛得哇哇大哭,他又急忙把水吐了出來,開水順著嘴唇流到下巴和脖子上,很快下唇腫脹,下巴和脖子的皮膚發(fā)紅、起泡。
家長把他送到醫(yī)院后,因為口腔咽喉部粘膜水腫,小羽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,醫(yī)生緊急實施氣管插管,才得以避免窒息缺氧。隨后,小羽轉入了兒科監(jiān)護室(PICU)接受呼吸機通氣和燙傷創(chuàng)面的護理。在醫(yī)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,他住院兩周后順利出院。
沸粥從頭頂澆下
隔壁床的同齡小病友深深卻沒有這么幸運了,可以說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。因為好奇去拉扯電飯煲的電線,打翻了電飯煲,沸騰的粥從深深的頭頂澆了下來。
轉進廣州市婦兒醫(yī)療中心PICU救治時,深深已“面目全非”,頭面部幾乎沒有正常的皮膚,多處皮膚深度燙傷,面臨著生死考驗。隨著治療的進展,深深的臉上終于有了白皙的皮膚,不過,仍有一部分深二度燙傷的區(qū)域可能會留下疤痕。
家長應注意防護
燙傷是孩子經(jīng)常遇到的傷害,孩子尤其是1-3歲的嬰幼兒,好奇心強,善于模仿,而又缺乏生活常識和自我保護意識,對危險認識不足,燙傷發(fā)生率最高。
專家提醒家長:冬季取暖時應注意看護好孩子,家中取暖器、火源要收好,使用電熨斗、暖手寶、熱水袋、烤箱、電飯煲時,家長要在場,用完后及時拔下插頭放在孩子不能觸及的地方;給孩子洗澡時,先放涼水,再放熱水;教育孩子不要玩火、擺弄電線,玩耍應遠離廚具、電器,不單獨接觸開水或熱的食物。
燙傷后如何急救
假如孩子不幸燙傷,應立刻用冷水沖洗燙傷部位,讓引起燙傷的熱量被帶走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燙傷創(chuàng)面上涂抹牙膏、鍋底灰、菜油、醬油、紅藥水、紫藥水等等的做法,不僅對救治燙傷沒有作用,還會遮蓋受傷皮膚創(chuàng)面,無法迅速確定創(chuàng)面的大小和深度,增加感染風險和醫(yī)生處理創(chuàng)面的難度。
沖夠時間后,可以輕輕地脫下燙傷處的衣服,避免衣服上的余熱持續(xù)損傷皮膚,脫下有困難時可用剪刀剪開衣服。如果衣物已經(jīng)嚴重粘連,就需要輕輕地把患處周圍的衣服剪開。千萬不要硬脫,否則可能會將燙傷的表皮撕脫,造成再次損傷。
其后,用干凈紗布覆蓋燙傷創(chuàng)面。如果燙傷皮膚已有水泡,不要弄破水泡。做好以上家庭急救措施后,再把孩子送往醫(yī)院進一步診治。
伍仞 陳娟 易靈敏
關鍵詞:
孩子
廚具
家長